青海冷湖镇,地处柴达木盆地,曾建成我国第四大油田。由于资源枯竭,这里逐渐衰落。如今,当地在创新理念驱动下发掘独特星空资源,积极进行转型。天文学界认为,冷湖台址观测条件与国际顶...
  7月26日,大熊猫双欣在西宁熊猫馆进食。  7月26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大熊猫双欣和兴在西宁熊猫馆迎来生日会。雄性大熊猫和兴今年12岁,雌性大熊猫双欣今年14岁,工...
唐卡是一种独具青藏高原特色的艺术,以玛瑙、珊瑚、朱砂等为颜料,绘制在布幔上并以彩缎装裱的宗教卷轴画,已有上千年历史。  热贡唐卡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藏着一座特殊的野生动物医院——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站。自2022年成立以来,这里成了受伤野生动物的避风港,雪豹、荒漠猫等珍稀动物都曾...
 唐卡是一种独具青藏高原特色的艺术,以玛瑙、珊瑚、朱砂等为颜料,绘制在布幔上并以彩缎装裱的宗教卷轴画,已有上千年历史。热贡唐卡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河畔的...
颜色鲜亮的彩椒、个头饱满的西蓝花、青翠欲滴的西生菜……这些产自高原的蔬菜,不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餐桌上的新宠,还远销海外,带动高原群众增收致富。日前,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团走进青...
7月24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游客参观青海原子城纪念园。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中国原子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
新华社西宁7月23日电题:非遗藏毯的新生 新华社记者李坤晋、王梓涵车间内织机声此起彼伏,一幅幅挂毯上,青海湖畔的水鸟振翅欲飞,雪豹的皮毛纹理栩栩如生……日前,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
新华社西宁7月24日电题:花样乡村高原盛放  新华社记者古一平、王梓涵、孙瑞博盛夏时节,走进平均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活力中国调研...
这是7月23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拍摄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站。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坐落着一座国家公园内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站——祁连山...
7月22日,在大通县边麻沟花海景区,工作人员与一名同家人来游玩的小朋友互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边麻沟村被群山环抱,每年夏季,漫山鲜花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边麻沟村曾经...
  7月21日,一名操作工在西宁市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拔花刺。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的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注于藏毯设计与生产的民...
7月20日,成长型通用光学望远镜(EAST)辅助监测系统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研究基地启动建设,这一系统旨在面向国家未来大科学装置布局需求,构建具备自主可控、全天候、高海拔适应能力的台址...
近日,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发现四只雪豹同框的珍贵影像。作为青海省雪豹重要栖息地,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布设100余台红外相机,开展雪豹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监测调查。 ...
新华社西宁7月12日电题:马登云: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新华社记者张子琪  这是马登云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烈士陵园,前来瞻仰的市...
新华社西宁7月12日电(记者央秀达珍)记者从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获悉,由青海省民宗委组织实施,历时13年翻译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汉藏对照全文版,日前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商务印书...
7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在青海调研。这是7月7日,赵乐际在西宁城西区文汇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调研。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新华社西宁7月9日电 中...
1:20 4:17青海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1432名生态管护员,日夜坚守在江源大地上,共同守护着这片水源涵养地。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记...
新华社西宁7月1日电(记者白玛央措、王艳、耿辉凰)清晨的阳光将玉珠峰北麓染得微黄,记者裹紧冲锋衣登上越野车,跟随昆仑文化多学科综合科考团队,向着海拔4700米左右的黄河正源约古宗列...
新华社西宁6月30日电(记者解统强)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6月30日,这家公司完成全国首次、青海首笔跨越多条电力通道、大范围跨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经营区域的绿电交易,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