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10月11日电(记者刘金辉)赛场内,观众吃着桶子鸡看比赛,洛阳美女们穿着汉服疯狂喊加油;赛场外,开封酱鸭、烤花生香气扑鼻,剪纸、汴绣、布老虎让人纷纷扫码光顾…… &em...
10月11日10时20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将搭载的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数天宇星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根据《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其中,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北京五四大街上,矗立着一座百年建筑,它因曾是北京大学校舍和红砖红瓦的外观而得名北大红楼,更因其承载的红色历史而被人敬仰。我们一起走进北大红楼,聆听觉...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题:感受科技魅力 激发科学梦想——高校科技展馆激励青年学子传承科学精神  新华社记者许祖华、杨思琪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探索航天科技的奥秘,在西北...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题:从石沉大海到神奇出现——北冰洋生态海底着陆器惊险回收记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布放和回收生态海底着陆器(Lander),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的重头戏。考察队...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刘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黄学杰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题:以科学之光育人 以报国之志扬帆  新华社记者邵美琦、谢樱、郭翔华夏大地,从北到南,一代代科学家无私奉献、砥砺前行,以科技创新点亮民族复兴的征途...
太阳系中最小的矮行星——谷神星将于10月8日冲日,迎来观测良机。天文科普专家表示,冲日前后几天,感兴趣的公众借助小型天文望远镜或双筒望远镜,有望在秋季夜空中找到谷神星的身影。&ems...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题: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月球正面的更冷?嫦娥六号样品研究新成果解析  新华社记者宋晨10月6日,国家航天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
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元画专题展正引领观众步入一场跨越时空的丹青对话。  作为收录海内外12405件(套)中国古代绘...
  10月3日,在河南省济源市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体育大赛上,参赛选手在进行机器人足球比赛。  长假期间,科技+文旅的文旅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潜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这是活力迸发的创新中国: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近日组织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此次遴选的精品课包括学科课程、特殊教育、实验教学、人工智能教育(义务教育阶段)、阅读课五类。其中,学科课程、特殊教...
植物生长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密不可分。植物根系与微生物之间如何互动和协作,是科学家努力破解的地下谜题。  《科学》杂志文章封面图。(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供图...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记者刘诗平、王立彬)记者10月3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在日前进行的中国大洋92航次第一航段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我国首次北极冰区载人深潜,并在北极海域成功完...
记者10月2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乡村语言文字高质量发展建设指南》,旨在推动乡村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南提出了推广...
130年前甲午战败 民族危殆天津海河畔一场教育救国梦生根发芽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1895年10月2日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堂获清光绪皇帝御笔朱批盛宣怀任首任督办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题: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感受高校科学精神  新华社记者一场体验、一件文物、一次展览……面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命题,各地高校将科学精神融入育人全链...
9月29日11时0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号卫星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杨熙 摄)新华社北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