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025年端午假期是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后的首个端午假期,中国各地口岸出入境客流再创新高。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端午节假期,出入境人次达590 7万。入境外国...
2000多年前,当中国汉朝迈向盛世,遥远的西方——那不勒斯湾畔的庞贝,已是罗马帝国耀眼的商贸明珠……端午假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凝固的时光: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庞贝文...
  5月31日,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  文化和旅游部6月3日公布2025年端午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经测算,假期3天,全国国内出游1 19亿人次,同...
央视网消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今天的中国,从城市到乡村,全社会思想觉悟、文明素养持续提升...
  6月1日,在山东省荣成市海驴岛海域,游客乘船出海与海鸟互动(无人机照片)。  端午小长假期间,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休闲放松,乐享假期。  新华社发(李...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题:传统文化引领新国潮  新华社记者杨湛菲  旅途之中,走进博物馆打卡国宝必不可少;走进乡村,非遗工坊里游客们仔细挑选心仪的手...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银发族成为文旅市场新蓝海。银发专列应运而生,凭借适老化设施与贴心服务,为老年群体开辟专属出行通道。今年前4个月,铁路部门统筹用好线路、车站、装备资源,发...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近年来,贵州旅游屡屡井喷,村品牌蓬勃而出,文旅体加速融合,一场场破界实践重塑多彩新形象,以独树一帜的姿态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迈进。  村字头...
0:38 1:17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借助AI技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殷王武丁贞问妇婡患疾刻辞卜甲化身古文...
为丰富市民及游客在端午假期的文化旅游体验,云冈石窟和大同古城内的华严寺、鼓楼等景区纷纷开启夜场模式,延长开放时间。云冈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湛的石窟艺术闻...
进入五月,不少地方的城市绿化带景观悄悄进化成了美丽花园,火爆出圈。推门见绿、开门见花、出门见景,众多美丽花卉悄然融入城市空间,为城市绿化带增添了很多新花样。 吉林长春:四大园...
  这是5月29日拍摄的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开幕式现场。  当日,2025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幕。据介绍,活动以千帆竞发 运河通济为主...
央视网消息:端午节是首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端午假期将至,福建、海南、江苏等地,从入境口岸便捷服务措施,到多彩文旅项目强强联动,吸引中外游客观光...
5月27日,中国社科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共发布7项成果。1:05 1:27发布会现场图。(中国历史研究院供图)青海省乌兰县泉...
央视网消息:眼下,多地围绕自身文旅资源,推出联合票券、折扣套餐、满减优惠等服务产品,让票根经济赛事经济串联起多元消费场景。甘肃兰州:一张马拉松比赛号码布附赠多种优惠在甘肃省兰...
今天(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发布7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 其中3项成果聚焦重要文物的保护修复。 我国首次完整复原吐蕃时期复杂造型王冠文物 2019年,青海...
1 5  5月26日,嘉宾在彩画千年——中国官式彩画传承与创新展上参观。  5月27日,彩画千年——中国官式彩画传承与创新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永寿宫展厅正式对公众开放。...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记者邢拓)记者26日从国家电影局获悉,近日,国家电影局印发管理规定,鼓励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投资设立电影制作公司,开展电影制作业务。规定指出,港澳投资...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题:数字技术重构文化消费新华社记者王思北、袁月明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内人潮涌动。沉浸式科技空间秀《爱雅宋》,将实景构建与虚拟现实技术巧妙结合,以琴棋书画...
在重庆市南岸区,魅力重庆常态化无人机灯光秀团队成员对无人机进行执飞前检查。新华社记者 黄 伟摄在天津市蓟州区映像磐山古装摄影主题民宿内,民宿管家王若男(右)向客人讲解盘山游览...
 时隔10年,又一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